六安响洪甸水库下游,崇山峻岭中的金寨县有个海岛村民组。海岛的东岛岸边,常年停靠着一个船屋,外面挂着“麻埠镇齐山村海岛卫生站”的牌子。余家军是船屋的主人,也是齐山村唯一的村医。20年来,余家军无怨无悔地守着这条船,守着这座岛,守护着岛上200多位村民的健康。
曾获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如今又当选全国劳动模范,余家军领奖后感叹地说:“回想在人民大会堂接受表彰的那一刻,到现在我还是激动万分。习总书记在讲话中说,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新时代是奋斗出来的。习总书记的讲话让我鼓足了干劲。我回去以后一定认真学习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作为一名基层医务工作者,要提高自身的业务能力和水平,为更多的库区百姓提供更好的医疗保障服务。”
麻埠镇齐山村原本是大别山深处的一个秀美山村,上世纪50年代修建响洪甸水库,山村变成了东西两座孤岛,也就是现在的麻埠镇齐山村海岛村民组,岛上的村民出行全靠行船。海岛村民组共有居民55户,200多人。近些年,年轻人大都外出打工,岛上还有100多名留守老人、妇女和儿童。
“以前没有卫生站的时候,村民看个感冒都要往镇里卫生院跑,来回要走几十里山路,划两三个小时的船,如果遇上急病往往会被耽搁。”在库区长大的余家军感触最深的就是乡亲们看病难。卫校毕业前,老父亲被查出癌症。临终前,父亲拉着余家军的手说:“军子,回来吧,这里需要一个医生。”父亲的嘱托像一座山,重重地压在他的心上。余家军1999年从六安卫校毕业后,回到齐山村,和妻子吴起娇把家安到了船上,取名“海岛卫生站”。从此,坚守孤岛20年。
如今的这间卫生站是2013年底新装修的,约70平方米的船屋被隔成了6间小房间,其中4间被用作接诊室、治疗室、药房、观察室,剩下两间作为卧室和厨房。余家军说:“住习惯了。现在这条件好很多,前几年住水泥船,条件更差,夏天凳子烫得不能坐。”
在村里,居民都亲切地喊余家军“军子”。“军子是好医生,这么多年了,对我们尽心尽力,大伙都相信他。”村民詹龙祥说。
孤岛深处,下了船,沿着狭窄的土路往山上走500米便是詹龙祥家。詹龙祥的父亲詹广福今年92岁,患有高血压20多年,余家军20年来每周都会上门为他检查身体。近些年,老人的记性越来越差,但一见到余家军,便滔滔不绝,“军子,前几天我丢了50块钱。”“我这腿越来越沉,迈不动了。”……
余家军的手机从来都是24小时开机,只要村民有需要,他总是随叫随到,从来不收上门费,只收个药钱,遇到特困户他还免药费。对于村民的病情,余家军几乎烂熟于心,谁有何种病史,不用病例档案,他随口就能说得出。
2012年开始,余家军陆续获得很多荣誉,但这并没有明显改变他的生活条件。如今,他更忙了。“目前卫生站一年收入大约在1万元左右,主要是药品零差率补助和公共卫生补助。”余家军说,家里主要经济来源依靠妻子吴起娇种植茶叶,一年大约在两万元左右,生活并不富裕。几年前,在扬州做生意的妻弟打电话来希望余家军夫妻俩去厂里帮忙,开出一个月5000元的工资。知道这个消息后,村民们都跑来挽留余家军,看着乡亲们期盼的眼神,余家军最终选择继续坚守。
“我不能走,实在割舍不下这份情。只要乡亲们没病没灾的,我就知足了。”余家军说。20年小船上的坚守,余家军诠释了一名乡村医生的职业道德风范。敬业的人生最美丽。余家军的职业生涯,焕发出令人敬仰、感铭的耀眼光亮。(皖西日报融媒体记者 王元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