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长地久有时尽 此爱绵绵无绝期
——记“中国好人”、省首届道德模范荣誉获得者何涛
在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有这样一对年轻夫妻。丈夫侯灿在一场车祸中不幸瘫痪,卧床不起,在他的病榻前,妻子何涛始终独自一人坚强的带着他们刚刚出生的孩子默默守侯,悉心照料,他们的爱情故事在当地传为佳话。
上海姑娘何涛,父亲是生意人,母亲也有一份很满意的工作。因为是独生女,家庭条件比较优越,从小娇生惯养,生活在十分安逸、幸福的环境之中。2004年,何涛从上海二医大附属学校被分配到上海浦东新区人民医院从事护士工作,家庭和个人比较不错的条件让她充满对人生无限美好的遐想和憧憬。然而,人生道路的现实并非是想象中的那么幼稚、完美和简单。
2004年3月,在一次朋友聚会上,何涛结识了在上海打工的六安市裕安区西河口乡小伙子侯灿。侯灿外表阳光帅气而且很健谈。在她与侯灿的交谈中,发觉他虽然当时只是在一家饭店当学徒,但他很有上进心,肯学习,一心想成为一名出色的厨师,将来准备在上海开一家自己饭店。这次聚会以后,两个年轻人一见如故,彼此欣赏。一个来自大都市的女孩和一个来自大别山农村的小伙子共同坠入了爱河。
两人热恋的消息很快传到了何涛的家庭。何涛是独生女,父亲常年在外做生意。母亲知道后,苦口婆心地做女儿的思想工作,拼命阻止两人交往。后来每逢休息日,母亲都要将何涛锁在家里,把她手机关机藏起来,坚决不让俩人见面,有一天,再次被母亲锁在家里的何涛趁母亲不注意从家里的二楼阳台跳了下去,虽然没有受伤,但吓住了母亲。何涛无法劝说母亲,便决定生米煮成熟饭。
2005年3月,何涛瞒着母亲搬进了侯灿租住的小屋,就在两颗相爱的心冲破重重阻力终于融合在一起的时候,命运之神又一次无情地把恶噩降临到这一对幸福的恋人头上。
2005年10月27日凌晨,候灿加完班随手拦了一辆出租车,在一处急转弯处,司机来不及打方向盘,车撞上了迎面的一堵墙,候灿当即昏迷过去,肇事司机也因脑部受到冲撞昏迷了过去,与候灿一同被警方送到上海曙光医院。正在和朋友逛街的何涛得到消息后,立即赶到医院。病床上的侯灿全身裹着白纱布,满脸是鲜血,手和脚到处都是伤口,头上两个钉子牵引着,全身插满了管子,他已不能讲话,身子一动不动。当医生告诉她病人颈椎被撞骨折,脑部存有积水,很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时,何涛腿一软,昏了过去。
何涛自己也躺在了病床上。在常规检查中,医生告诉她:“你怀孕了”。
这个意外的消息把何涛逼进了一个必须立即做出选择的十字路口。得知消息的母亲逼何涛立刻回家,侯灿的姐姐们也劝道:“把孩子打掉吧,你的路还很长……”侯灿的母亲从老家打来电话:“闺女,你已为侯灿做了很多了,你离开他吧,没人会怨你。”
何涛做出了选择。从那以后,何涛坚持不懈地守候在候灿身边,过了半个月时间侯灿慢慢神志清醒过来,烧也退了,当得知自己将来会一辈子瘫痪时他一天没讲话、吃饭,只是眼睛空空地看着天花板,第二天开始拒绝一切治疗,何涛和侯灿姐姐劝他一定要手术,他根本不理采,不想看到他们。何涛将检查单给侯灿看并告诉他自己怀孕了,她告诉侯灿一定要好好配合医生的治疗,为了他们的儿子,为了他自己,一定要赶快好起来。就这样侯灿被推进了手术室,手术非常成功,但手术第二天医生又开了病危通知书,从住院开始到手术当天已经开了五张病危通知书,侯灿的情况不大好,一直高烧不退。医生讲等烧退了需要转到康复病房进行高压氧针灸等康复治疗,而当时家人凑的三万多元手术费用已经全部用完,医院不断的送催款单,而此时侯灿家人已用去全部积蓄,而去做康复的费用是一个月将近三万元的高额费用。何涛回到了家中向母亲求助,不想遭到了母亲的断然拒绝。她又四处求助朋友、同事,谁知他们听讲了侯灿的事情后竟然也纷纷劝说何涛离开。她不听劝说,只是问他们借不借钱。朋友和同事们见她如此固执,以后干脆连何涛的电话也拒接了。
此时医院传来一个更坏的消息:那个肇事司机苏醒后从医院逃走了!侯灿的母亲开始到处向亲戚借钱,好不容易在老家凑了三万元来到上海给侯灿交齐了一个月的康复费用,在一个月快结束时,侯灿的情况不但没有多大改变,而且脾气越来越大,拒绝治疗,拒绝进食。多重打击让何涛回出租屋取衣物时昏倒在了楼梯口,候灿的房东得知情况后在小区内组织了一次募捐,因为候灿热情开朗,人缘极好,听说他俩的事,邻居们都慷慨解囊,很快就募捐到了1万多元……
他俩的未来似乎一片漆黑,犹豫彷徨中,何涛看不见一丝希望。一个晚上,当她从单位下班匆匆赶到侯灿的病房,见侯灿直瞪瞪地盯着天花板,身下大小便失禁,眼睛里满是绝望:“小涛,我受不住了,不想再活了……”何涛心酸至极,抱住了侯灿:“你一定得活着!我和孩子都留下”。
何涛知道,这也许是她最爱的人一生中唯一一次可以做爸爸的机会,坚决要生下这个孩子。
第二天,何涛辞去了单位的工作,决定专心陪护侯灿。此后在何涛衣不解带的精心护理和辅助按摩下,一月后,候灿虽然颈部以下还不能自由活动,但他的腿有感觉了,胳膊也能自己抬起。病情稳定下来后,他们又先后辗转山东等地寻求治疗,但都不见好转,迫于经济压力何涛决定护送候灿返回六安老家。
2006年春节刚过,天气寒冷,侯灿来到六安市人民医院接受康复治疗,医疗一个月光住院费要二千多元,为了省钱,他们在医院附近租了一间房子只需500元一个月,每天送侯灿去医院高压氧治疗,但是问题来了,侯灿当时还不能坐轮椅,必须用车子把他送到医院,但那又是一笔费用,为了节省开支,只能用板车来回出租屋与医院之间接送侯灿。侯灿的父亲冒着大雪将家用的板车拉到六安市,到了六安看到父亲花白头发,整个成了雪人,脚上的鞋也破了,还流着鲜血,夫妻俩失都声痛哭起来。这次以后何涛就大着肚子推着板车上的侯灿去医院治疗,中午回到小房子烧饭、洗衣一直到临产。治疗了将近二个月时间,侯灿病情有所起色,两个胳膊已经运用自如,头也能抬起,最大的欣慰是他能够坐轮椅了,但买个轮椅要一千多元,几百元的也买不起,此时的他们已经身无分文,侯灿的父亲说再等等吧,等春茶上市换了钱就能买轮椅了,二个月后侯灿终于坐上了轮椅,那天夫妻俩在外面晒了一天太阳。
2006年5月25日,何涛临产,经过长达10个小时的痛苦挣扎,她平安生下一个儿子,取名候浩毅。一是取其谐意“好不容易”,另一方面他们希望儿子的生命一定坚强有毅力。
随着侯灿病情的好转,何涛陪着丈夫回到了山里老家,进行保守治疗。为了给儿子治病,侯灿家里甚至没一件像样的家具,筹钱治病把微薄的家底子掏了底朝天。侯灿的母亲得知儿子出车祸后,犯了高血压,脑梗阻成半身偏听偏瘫。左厢房里侯灿父亲给瘫在床上的侯灿母亲喂饭,右厢房里何涛给瘫在床上的侯灿喂饭。
大山里的生活让都市女孩感到极不适应,家里吃水要用桶挑,烧饭要用柴禾,到了夜里静得让人想家。人生谷底的苦难对何涛的心理承受力形成巨大的挑战。有一次半夜里,因为一点琐碎的事,侯灿与她吵了架,她冲出了家门,一路走一路哭,山高雪深,走着走着就迷了路。等乡亲们顺着雪地里的脚印找到何涛,何涛已经平静下来,擦干眼泪,回去后一如既往地照顾侯灿。她对身边人说,这个摇摇欲坠的家此时离不开我,我必须选择坚强。
一个曾经爱旅游、爱逛街的上海姑娘变成了大别山里的农妇!何涛慢慢学会烧柴禾、喂猪、干农活。她生平第一次上集镇摆摊卖板栗时,羞得头都抬不起。而在上海时,她最爱吃糖炒栗子,但从不知道这种果实一团团长在树上,还包着一层坚硬的毛刺。为了生活,秋天秋天板栗收获的季节会用工具去掉外面坚硬的刺,一个个剥好拿到镇上去卖,冬天就山上采野磨菇到镇上卖,在春茶季,她还会和山里的女孩们一样去摘茶,用麻袋装好去卖……但是仅靠卖茶叶不能维持家里的生活,不久后何涛在西河口乡卫生院谋得了一份护士的工作。
每天早晨,在帮侯灿康复锻炼后,就帮他刷牙、洗脸,做完这一切,开始一勺勺地喂侯灿吃早饭,中午下班回来开始小心地帮助侯灿翻身,抱他坐上轮椅推他到村头上的小店去玩,然后就在附近小河边紧张地搓洗衣服,忙完在回到医院,下午工作结束后,又匆匆忙忙赶回家中,趁婆婆做晚饭时间,推着侯灿在小村里“逛逛”,让整天都闷在家中的侯灿呼吸山村里新鲜的空气,到了晚上帮助他做功能锻炼,夜里用闹钟定时起来为他翻身。
这个有情有义的上海姑娘赢得了山民们的敬重,村里人自发为侯灿捐了一万多元钱。知道何涛干农活不习惯,邻居就经常帮她把柴码好,把水缸挑满。何涛的同事也经常帮助她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把最艰难的日子过去,生活渐渐有了亮色:孩子一天天健康成长,侯灿母亲的身体渐渐好转,侯灿的身体也有了很大进步。何涛的母亲终于谅解了女儿,专门到六安来看望他们。
相遇、相爱、相守,何涛与侯灿的爱情故事被四方传颂,社会各界纷纷关注,中央电视台、安徽卫视、上海东方卫视、江苏卫视和《安徽日报》、《文摘周刊》、《皖西日报》多家媒体专题报道、刊载他们忠贞的爱情故事,四面八方也纷纷向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在一次接受采访中,记者问道:“如果时光倒流,让你再重新选择一次,你还会做出那样的选择吗?”“如果那个人还是侯灿,我还会留下。”何涛这样回答记者。2008年,何涛被中央文明办命名表彰为“中国好人”。前不久,又再次荣获安徽省首届道德模范荣誉称号。目前,侯灿的病情在何涛的精心护理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关爱下正逐渐康复好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