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明显,存在部分学校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为此,中国国家卫计委、教育部日前联合下发通知,要求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加强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和行为干预服务。
中央民族大学大二学生小崔曾经参加过学校校医院举办的一场防治艾滋病相关知识的讲座。小崔告诉记者,通过专业人士图文并茂的讲座,让她对艾滋病的防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讲座介绍了一下艾滋病的知识,包括艾滋病的传播方式,如何避免等等。校医院举了很多跟生活有关的例子,大家了解了这些知识之后应该能够更好的保护自己。”
事实上,和中央民族大学一样,目前中国很多高校都有专门针对大学生的关于防治艾滋病的培训和讲座,一些高校还校园内设置了避孕工具免费发放点,希望能够以此来提高青年学生防控艾滋病的意识。然而,部分学校仍存在预防艾滋病教育工作不到位、学生自我保护意识不强等问题。因此,国家卫计委、教育部日前联合下发了关于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工作的一份文件。
根据这份文件,各地卫生计生行政部门和教育行政部门要建立学校艾滋病疫情通报制度,至少每半年通报辖区学校学生艾滋病情况,通报过程中将严格按照有关规定保护感染学生的个人隐私。同时要建立定期工作会商机制,共同分析疫情发生原因,制定防控对策与措施。
此外,各教育单位要确保在校学生有预防艾滋病专题讲座时间,充分调动学生参与艾滋病防控工作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通知中指出,各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合理设置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点,为高校、中等职业学校学生提供免费咨询检测服务,通过宣传教育,引导有易感染艾滋病行为的学生主动寻求咨询检测服务。
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认为,通过这一系列措施,学校的艾滋病防控工作有望得到加强:“(通报的过程中)它不会公开某个人,但它会公开疫情的严重性,比如说北京市的学生当中有多少人感染了,感染率是怎么样。如果说艾滋病很严重,但是在很远的地方,不在你生活的城市,不在你身边,你不会去担心,这样它产生的效果远远比单独的宣传更加有效和震撼力。另外也在探索一些新的方法,让检测艾滋病变得方便可及,使得能够快速短时间获得结果的检测试剂能够更方便的获得。你没有感染你可以排除感染,如果你有感染,你早期发现可以及时获得治疗,对于控制艾滋病都是非常重要的。”
进一步加强学校艾滋病防控力度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近年来中国青年学生艾滋病疫情上升趋势明显。国家卫计委疾控局局长于竞进在今年4月卫计委的例行发布会上公布了最新感染艾滋病的青年学生人数,引发了社会对青年学生感染状况的担忧:“2008年报告的(感染艾滋病的)青年学生数是482例,占15-24岁青年感染者比例为5.77%,到2014年,青年学生(感染者)占青年艾滋病人数中,比例是16.58%。”
另一份数据统计显示,2013年,学生感染艾滋病人数过百的中国省份仅为5个,而到2014年,这一数据超过了10个。
从传播途径看,数据显示,青年学生中男性同性性传播的比例由2008年的58.5%上升到2014的81.6%,增幅同样不小。中国疾控中心性病艾滋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吴尊友表示,男性学生的疫情蔓延已经成为中国艾滋病疫情防治面临的重大挑战,“男性(同性性传播比例)上升快主要是城市中男男同性恋(艾滋病)疫情(较高)导致的一个高水平,他接触的这些男男同性恋群体中,有的是学生,有的不是学生,所以学生和社会群体接触的时候,他们的感染就会增加。”
根据最新下发的这份文件,中国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要在学校协助下,针对有男性同性性行为的学生开展行为干预工作,通过减低危害和同伴教育,降低感染艾滋病的风险,并且对于符合治疗标准的学生、艾滋病病人,医疗机构将提供规范化的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