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新闻
关于2025年宣传品采购(二次)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结果公
六安市疾控中心免疫规划及新冠变异
关于艾滋病性病宣传视频询价采购公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评审结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评审
关于地方病防治试剂采购项目的询价
关于食品风险监测试剂采购项目的询
六安市疾控中心2025年度试剂耗
HIV核酸检测试剂盒采购单一来源
疾控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疾控新闻 > 疾控综合
GIS技术让疾病防控“抵达”人心
信息来源自: 科技日报
发布时间:2016/10/8
阅读次数:1236

    GIS技术和公共卫生服务的融合会让如H7N9、寨卡等病毒防控变得更加高效,为医疗救助提供更直接的辅助决策信息。图为疾控中心所制2016年H7N9病例时空扩散分布图。 

  ■科技创新助力健康中国 

  “GIS作为新的方法和手段,在公共卫生领域的应用越来越深入和广泛,然而很多GIS专家没有机会了解公共卫生的需求,同时公共卫生专家又急需GIS在本领域的强大技术支撑。二者在工作中的冲突是必须要面对和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日前举行的“第十四届Esri中国用户大会”上,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副主任戚晓鹏博士如是说。 

  GIS(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即地理信息系统,可以对在地球上存在的事物和发生的事件进行成图和分析。GIS技术把地图这种独特的视觉化效果和地理分析功能与一般的数据库操作集成在一起,已经在地理、水文、交通、测绘、卫生等很多行业上得到成功应用。 

  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专访时,戚晓鹏坦言,GIS作为一门信息技术,还没有完全融入到公共卫生信息学的大学科领域,“很多科学家在立项时仅仅把GIS这个软件产品放到了项目里,等到实际研究时才发现,一没有交叉人才,二没有空间数据,三没有该领域配套成熟的分析方法,很难真正得到切实有效应用。” 

  GIS用于公共卫生并非简单套用 

  “从地图上可以看到,埃博拉疫情的时空变化和扩散趋势。”戚晓鹏说,此前我们在西非埃博拉疫情的制图主要涉及到疑似、可能和确诊病例、医疗救助资源以及防控干预措施的空间制图,目的是了解疫情发展态势,为中国援非队伍提供信息支撑。 

  当然,在国内传染病监测领域,GIS可以在更深层次与染病防控走得更近,如2013年发生在珠三角、云南的登革热案例研究。戚晓鹏团队在乡镇层面利用3个传染病评价指标,包括频率指标、持续时间指标以及强度指标,在空间尺度综合表示高值和低值区域,对登革热发病和传播特点开展综合评价。同时针对珠三角影响因素相对复杂的区域,开展社会经济要素和环境要素的空间提取和建模。该分析成果为现场开展疾病防控提供了强大支撑。 

  GIS技术用于公共卫生,绝不是单纯的技术套用,这是因为“公共卫生需求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如在分析环境和地理等要素时需要更加关注人群的特征”。 

  “比如在评价北京市城六区公园分布对人群健康的影响中,简单地应用各区县的人均公园面积是不够的,公园位置、规模以及人口密度分布等要素都将影响其在人群健康中发挥的作用。”戚晓鹏试图把这件事儿说得更简单明了,“虽然有些区域人均公园面积非常大,但是公园分布地点与该县区人口密度较大的区域距离非常远,即人口加权的距离大,可达性不好,也会影响其效果。”戚晓鹏表示,如果在分析中更多考虑人口加权,则GIS与公共卫生将有更深入的融合。 

  数据共享对GIS防疫意义关键 

  去年以来,寨卡病毒相继在巴西、哥伦比亚等美洲国家大规模传播,目前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和美国也发现了本地传播病例。新一期英国《柳叶刀·传染病》发表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包括中国在内,部分亚太和非洲国家可能面临寨卡病毒传播风险。 

  “中国疾控中心相关部门正在密切关注寨卡病毒发展动态,及时预估疫情输入风险。”戚晓鹏同时也表示,不论是国际还是国内疫情,如果能更多地获取相关空间数据,对深入分析和研判疫情将有很大作用。 

  2009年,戚晓鹏曾远赴美国疾控中心参加为期两年的公共卫生信息学培训项目,在这段期间,她凭借这个临时美国政府认可的官方身份,通过一个政府邮箱和在线申请书来申请美国当地的高精度基础数据,等待的时间不超过一周。更为重要的是,美国政府还专门建立政府数据网站(https://www.data.gov/),定期公开发布各个行业最新数据,如果通过申请这些数据获得突出研究成果,还会被给予经费资助。 

  “不仅是分享,还有激励机制”的模式,使数据共享从“愿不愿意拿出来”提升到“是否能很好的利用”层面上。“搞GIS,需要多种数据来源,只有数据完整,模型才会准确,指导才会有意义。”戚晓鹏表示,虽然国内具备了很好的疾病监测数据采集体系,但在空间数据共享方面与国外还有一定差距,这阻碍了空间技术在公共卫生等行业的应用。 

  比如环境、土地、人口等一些基础数据,很难通过免费的官方途径拿到非常细化的数据。最主要的获取方式是通过与其他科研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当然,也可以向一些开放的共享平台获取数据,但精细化程度不高。 

  “我们国家正在促进项目的联合申请,这样就在项目内部打破了数据壁垒。”戚晓鹏说,国内的数据共享要走的路还很长,项目合作应该是目前最好的方式了。 

  GIS公共卫生数据人才需求大 

  “美国疾控中心有专门的公共卫生信息学培训项目和学员,探索IT、信息相关的技术如何应用到公共卫生,GIS是其中一部分。中心内部有针对GIS应用的论坛和小组,每周定期组织活动分享经典项目案例,或者邀请专业老师进行讲解。”那段留美的工作经历,让戚晓鹏博士感触良多。 

  2011年回国后,她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做一件事——培养交叉型人才,为未来的发展和合作进行人才培养和储备。在中国疾控中心信息中心,她都会建议新来的一些技术人员和学生去学习GIS技术的基本知识,再让他们参与课题,使其加强卫生与GIS的融合理解,时间久了她也发现“这种途径有点漫长,而且范围也有限”。 

  在中国疾控中心,对这种交叉人才的需求很大,每年都在想尽办法招贤纳士,现实情况是在国内大学和研究生教育中具有这类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偏少,且需要大量的实际应用经验。戚晓鹏博士的本科和研究生所读的专业都偏重于公共卫生,博士是在中科院地理所攻读“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在她看来,国内学科教育的单一化以及行业内重视程度不足,使得人才培养总是一种“小作坊式”的模式。 

 “刚成立的非洲疾控中心今年开始招募员工,最初设定只有20几个职位,其中就有一个专门做GIS疾病制图的人员。”戚晓鹏认为,从非盟和美国等发达国家的做法看,GIS对于公共卫生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健康数据的转化路径,把采集的健康相关数据进行整理,经过分类和统计等处理后即转变为信息,多种信息加工融合和评价后就转变为证据,再利用GIS等技术进行可视化展示,最终转变为知识,便于直接为政府决策服务。”戚晓鹏期待,这种研究思路能在国内成为一种工作习惯,希望未来能够将疾病制图和空间分析作为一种很好的技术手段融入到公共卫生。 (来源:科技日报 记者 朱丽 2016年9月20日)





 相关新闻

 八成人缺一种脂肪  2025/7/1
 常吃茶、浆果、黑巧克力和苹果的人,为何寿命长?  2025/6/24
 身体运转慢容易攒病  2025/6/19
 防脑病从17处入手  2025/6/12
 长胖,易疲劳,当心胰岛素抵抗  2025/6/4
 半数糖友营养有缺口  2025/5/26
 帕金森病增速太快  2025/5/8
 城市建设要考虑血压  2025/4/28
 澳大利亚人崇尚早睡早起  2025/4/22
 国家卫健委发布睡眠健康范本,好睡眠有4个特点  2025/4/17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5435432
在线人数: 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