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控新闻
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核
六安市疾控中心理化试剂耗材采购
关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
关于车辆租赁服务项目竞争性磋商采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代理机构评
职业病防治宣传品询价结果公示
细胞分析仪询价结果公示
关于询价采购职业病防治宣传品的公
声明!有人冒充六安市疾控中心联系
食品研磨设备询价结果公示
疾控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 疾控新闻 > 疾控综合
上海、天津、内蒙古同现新冠疫情,三地并无关联
信息来源自: 健康时报网
发布时间:2020/11/24
阅读次数:2538

近日,上海、天津和内蒙古接连报告出现本地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此前国内疫情进入常态化,虽然全国各地偶有疫情出现,但往往都是“单点式”,而此次多地接连出现本土确诊病例还是疫情常态化后的头一次。

三地同时出现新冠疫情,让不少人重新紧张起来,难道进入冬季新冠疫情卷土重来了?上海、天津、内蒙古,三地同现新冠病例是否有关联?

上海病例系清理航空集装器感染

针对上海本次疫情,11月21日在上海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新闻发布会上,上海新冠疫情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表示,从现有证据来看,这次疫情与两周前浦东机场的物流相关病例并没有交叉点。因此不能说是两波疫情,“更准确说是独立的散发病例”。

在11月23日的发布会上,上海市疾控中心副主任孙晓冬介绍,此前两个新冠病例发病前14天内并没有暴露过可疑进口冷链食品及相关环节,排除通过接触冷链食品导致感染的可能性。

“但是我们发现,这两个人曾经在10月30号共同进入并清理过一个来自北美地区返沪后的一个航空集装器,这个集装器是一个密闭容器,里面有大量避震用的泡沫,内部环境潮湿。”孙晓东表示,有研究表明新冠病毒在密闭潮湿环境下可以存活的,清理时两人都没有佩戴口罩。“如果把10月30号作为他俩共同暴露的时间,到发病的时间符合新冠肺炎发病潜伏期,同时这两个病例基因高度同源,与北美流行株高度相似。”根据上述流行病学调查和基因测序结果,经过国家和上海权威专家综合分析研判,认为导致两例病例感染来源可以聚焦在同时共同暴露于境外输入的航空集装器。

天津新冠病例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

自11月18日至今,天津滨海新区东疆港区瞰海轩小区发现6例本土确诊病例和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

11月18日至21日,天津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对此次多位本土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进行新冠病毒全基因组高通量测序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与当地此前一例无症状感染者的病毒序列一致,该无症状感染者系滨海新区杨北物流园搬运工人,感染的病毒属于L基因型欧洲家系分支I。因此,基本判定多起病例均与进口冷链食品相关。

因此,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对比可以看出,上海新增本土确诊病例与天津新增本土确诊病例和本土无症状感染者并无相关联性。

内蒙古新冠确诊病例暂未公布感染源

11月21日内蒙古满洲里市委宣传部通报: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新增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并于11月22日公布了确诊病例的活动轨迹。

患者包某某,男,55岁,家住满洲里市东山街道办事处馨园社区世纪金城1期,系环卫工人。其主要负责四道街东山路至电视路街道卫生清理工作,每天骑自行车或步行上下班,有脑梗、糖尿病、肺结核等基础疾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除工作场所外,该病例14天内到过大商友谊中国银行、宏德大药房等地。

患者孙某某,女,55岁,与病例包某某为夫妻关系,11月20日,陪同丈夫就诊时,按照疫情防控“应检尽检”要求进行核酸检测,检测结果为新冠病毒核酸阳性。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该患者今年3月在北区街道办事处海关社区双子座西塔1804室做住家保姆。14天内除雇主家外,还到过超鲜海鲜店、旺泉市场、东旭果蔬超市、双子座义乌小商品城、宇豪超市、广达农贸市场、志顺清真肉店、巴拉巴拉童装店、通源药房、国大药房、统一大药房等地。

虽然截至发稿前,内蒙古自治区满洲里市2例本土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暂未公布感染源以及毒株信息。但根据近14天流行病学调查也可以看出并未离开满洲里市,和上海、天津新增病例并无接触和关联。

专家:多地出现病例,但不会大规模流行

对于近期多地出现的新冠肺炎本土病例,11月21日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接受采访时分析称,近期,我国多地出现新冠肺炎本土病例,但我国疫情不会卷土重来。因为我们已经了解了新冠病毒的传播特征,也发展了一套及时发现、控制疫情的防控策略。可能有地方会报告零星病例,但不会出现大规模流行。

11月22日称,上海新冠疫情临床救治专家组组长张文宏发布微博称,在全球新冠疫情蔓延的形势下,不能保证后面不再出现散发的、输入性的与物流相关的病例。他提醒称,应当习惯这样的“新常态”,不必过于恐慌,中国已经可以从容应对偶发性病例和疫情。“任何一个地方再出现单个病例或二代传播,我们都不必恐慌”。

“进入冬季以后,所有国际货运环境类似于夏天所说的冷链,冬季低温造成‘非冷链’趋于‘冷链’效果。”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在受访时提醒,近期国际疫情严重,境外货品被污染风险加大。另一方面,冬季气温低,病毒在集装箱、货柜表面存活时间就会延长,接触这些冷冻环境下的物品,感染风险就会增加。目前国内很多企业加强了环境的检测和人员的筛查,感染以后也能够及时地发现出来,多地还出现了进口非冷链物品造成了人员感染。因此国内进口“非冷链”货品也要按“冷链”标准管理,同时也要坚持货品采样检测,人员定期筛查,两项措施只要能够落实就不会造成大规模面积的人员感染。(鲁洋整理)






 相关新闻

 超时工作抑郁风险高,“朝九晚五”心情、代谢最稳定  2024/4/10
 脖子疼正成为“流行病”  2024/4/3
 心理健康应列入“生命九要素”  2024/3/29
 世卫组织:2023年全球报告霍乱病例超70万例  2024/3/21
 甘肃“天水麻辣烫”火爆了!营养师教你在家也能做同款  2024/3/19
 新指南:建议老人长期补充B族维生素,好处很惊人  2024/3/14
 新研究:水果做成“干”,痴呆风险高出4倍  2024/3/1
 在降血压这件事上,太极拳比其他有氧运动效果更好  2024/2/22
 2024年春节健康提示  2024/2/8
 车厘子吃多了会拉肚子?营养专家提醒:水果有个推荐摄入量  2024/2/4

CopyRight © 六安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版权所有 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地址:六安市皋城中路 邮编:237000
E-mail:lacdc@foxmail.com
总计访问人次:
4158146
在线人数: 49